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云何得『常住果』

    。安乐清凉故常者,安乐即是金刚心,能除无明住地,最后念无常,以无故,故名安乐,佛果显成故名清凉,是解脱道,故名为常。() 【行於世间法不染】。行於世间法不染故常者,佛身虽复在於道前,生死相应...』,方有把握不退转菩提心,直到成就『佛果』。所谓『六欲天上现五衰,三禅天上有风灾;要君修到非非想,不如西方归去来』『日落西山暮鼓催,娑婆实堪悲;世出世间思维遍,不念弥陀更念谁』『千经万论不须标,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557749.html
  • 《一轮明月》昭悲心 人生咸淡两由之

    》有“初,师以断食因缘归心释氏。”云云。可以说“断食”是促成李叔同出家的一个因缘。但是,真正促成李叔同出家的大因缘之一应该是其筹办学校遭受的重创;即为佛家所言人生(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长久、求不得、五阴盛.)中的“求不得”是也!。  其实,打小起,李叔同就凸显出家的因缘,影片中有小叔同在家族祭祖时,在众人面前朗声诵读《金刚经》里的偈子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0959510.html
  • 解脱者的法语

    寻师访道事堪伤,今日独卧涅槃堂。  门无过客窗无纸,炉有寒灰席有霜。  老僧自有安心法,交煎又何妨!  这真是气贯长虹,感人涕下。我每每想到这首诗,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困难痛苦之中,所有的委屈伤感都会顿时...了。  他也知道,自己今夜真的是无法抵御内病痛、外寒冷的交煎了,这种汇集了人间极大之的时刻,他仍然镇定地回忆一生走过的路,想起自己拜访明师修学道业的一幕幕,想起现在将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,想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1266296.html
  • 一滴大悲水 无数未来佛

    远离求不得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生老病死、五阴炽盛之清净地,其主业仍不能免除因杀生、饮酒、亲善嫌恶、不信六道因果之染污行。虽有其善但非净善,纵备其德但不出三界火宅。   然而理虽务求彻底,事却不分大小...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童子戏画佛,散乱心念佛,皆已成佛道。如此闻所未闻之事,何以成熟?皆因三世诸佛智慧慈悲广设方便,教化利益一切众生,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度脱无尽生死大。  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。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5068610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

   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,疾病是人生之一,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。下面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,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疾病。 一、把握净土法门宗旨 作为念佛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信愿念佛...即可随之而愈。 身病有三,一宿业,二内伤,三外感。此三种病,唯宿业难治。倘能竭诚尽敬,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,念南无阿弥陀佛,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,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,彼若离得乐,病者即可业消病愈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276742.html
  • 凯朝教授:浅谈佛教僧侣办理养老保险、社保基金的意义得失

      故往今来,佛教主张众生平等、无分别心。释迦牟尼佛说过,只要人(包括一切众生)活在这个娑婆世界,无论是谁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四想的痛苦,乃至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盛阴。古德也说过“...他们是不会只考虑自己利益的,会首先考虑人民大众的利益。诸佛、菩萨宏愿的实现,就是因为没有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。他们能够离得乐,最主要的还是以“心”做事,别无他求。他们有 “自未得度先度他”的慈悲心,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养老保险|社保基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0245078465.html
  • 柳暗花明又一村

    蕅益大师亦言:“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逸境为大炉者。佛四圣谛,谛居初,又称师。”由此可知,患难及横逆是淬炼修行人的洪炉。   佛法中说,没有天生的弥勒、自然的释迦,为了成就道业,修行人必须在挫折...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,容易增长骄慢及懈怠、放逸之心,并因随顺习气而造作身口意三业,更增报。困难险阻则能令我们脚踏实地,磨炼心志,不但能藉此降伏烦恼习气,也能消除业障,增长福报。虚云老和尚为了报答母恩,...

    见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081212.html
  • 佛教里如何理解“

    也能体会到行;进入色界的无想天以及到了无色界的众生,已进入无想非无想的深定中,苦苦、坏俱无,只有行还在,由于尚未出离三界,当他出定时,又会回到被称为万丈红尘的烦恼世界了。   的种类有项:   三界众生,所受苦的种类有项,即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之中,欲界的众生只能感受到前面的七,到了色界及无色界时,才能感受到第八(五阴盛)中的行识两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31481254.html
  • 略谈四无量心

    安乐。”慈对修行大有益处,有助于去除嗔心。   悲,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,希望拔除他们的痛苦,是与冷酷的行为相反的。我们人类及其它傍生每天都在受各种痛苦,如生、老、病、死等四,乃至、...》开头即是: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,这是慈;愿诸众生永离众及众因,这是悲;愿诸众生永具无之乐,我心愉悦,这是喜;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,心住平等舍,这是舍。   慈,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。主动...

    清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33782412.html
  • 问:佛教里如何理解“”?

    以及到了无色界的众生,已进入无想非无想的深定中,苦苦、坏俱无,只有行还在,由于尚未出离三界,当他出定时,又会回到被称为万丈红尘的烦恼世界了。 的种类有项: 三界众生,所受苦的种类有项,即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之中,欲界的众生只能感受到前面的七,到了色界及无色界时,才能感受到第八(五阴盛)中的行识两蕴所招致的,例如行,即是五蕴之一。第八总括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91685298.html